江蘇 | 姚晨           青島第六海水浴場很有些名氣,因為那是棧橋的所在,從此沿海岸線向西走出三五百米是貴州路,我的童年時光就在這里度過。   那是一處非常破舊的雜院,東西兩個院門,沿街的圍墻內是一排平房,隔著一條兩三米寬的土路,兀然豎起一幢三層小樓,小樓的三面又被十來間矮房和棚戶團繞。       從記事起,我便和姥爺姥姥住在沿街的兩間平房內,對面小樓的三層還有一個小套房間,是舅舅的婚房。   小院居民的家中都是沒有獨立廁所的,僅在院子西門內設有一間茅房。茅房也是相當慘淡,一個蹲坑污穢不堪,如何勤于打掃,也經不住百來號人經年累月的使用。   茅房不分男女,一扇破門只能遮蔽個大概,雖有約定俗成的習慣,但各種尷尬還是會時常發生。為防氣味外溢,平時茅房的門基本閉著,想方便之人走近了都會主動喊上一嗓“有人嗎”。   如果里面是個女子,聽到來人也是女子,便會吱一聲“等一下”,如果聽到來人是男子,女子便只會輕輕敲一下門板,示意有人。偶爾敲門的聲音過低,來人聽不清晰便會上前猛拉一下門板,弄得里外之人都不自在。   茅房里有一只水龍頭,用于清潔。當年北方自來水供應不足,所以龍頭總是上著鎖,以防有人盜水。大解之人是需要從家里拎著桶水過來的,所用之水基本都是洗臉洗腳水或者洗菜淘米水,如廁時將桶放在門外,也是個告示。       廁所的不便,對于我這樣的幼童,原是沒有什么感覺的。到了上小學的年紀,隨爸媽來到南京,住進了部隊家屬樓。第一次見到抽水馬桶,我驚愕于這么清澈干凈的自來水竟然浪費在沖屎沖尿上。   認真回想起來,自己與廁所的趣事真是不少。   在珠海學駕駛,省際公路找不到服務區,教練教我們把一側的兩扇車門同時打開,可作遮蔽。上海朋友邀我一游,外灘附近廁所稀缺,急忙回到下榻的和平飯店,保安見我生得一張中國臉,再加上房間并不以我名字登記,便堅決不讓進門,待最終進了房間,已近尿崩狀態。   最值得回味的是二十年前在鄭州火車站的經歷,“夜出站,尿急而四顧,不得,忽現一小兒,曰‘叔欲溺否?’然。遂引諸垣堵,‘可矣!’正酣暢,忽聞小兒獸吼,‘速來’。數犬役俄至,獲,罰100金。”   現在城里的孩子們對于廁所大約已經不再會有我兒時的故事,無論酒店還是商業體的廁所都冠以“洗手間”“化妝間”的名稱,更有甚者,叫什么“觀瀑亭”“聽雨軒”,窗明幾凈,富麗堂皇,偶爾一些公廁衛生狀況不好也可以選擇不進。   前些日子在紫東創意園,見到一棟石木結構的小樓,灰色的石和褐色的木,映襯在大片開滿鮮花的草地上,和諧而優美。走近一看,標識寫著“圊橋”二字,原來竟是一座廁所。   男女廁之間的天井布置成日式枯山水的小園林,墻壁石板上鏤刻著中國傳統山水畫,天井一側是落地玻璃,一眼可以看到對面的小山。跨越在樹叢旱溪間的建筑,讓人在方便之余,能梳妝、能閑座、能登高、能賞景,確是精巧別致。       “圊”字讀青,生僻得很,其實只是唐朝人對廁所的俗稱,意為關門清除污穢,充分體現了古人造字極盡隱諱之能事,塑造成廊橋形式,正是順應廁所遮蔽之功能。   在我們這樣一個崇尚禮儀廉恥的古老國度,作為污穢之地的廁所,挺少登上大雅之堂。而事實上,中國是世界上廁所最早的發源地之一,作為農耕文明的伴生物,5000多年前的半坡部落遺址里,就已經發現了最早的廁所。   在漢朝出土的陶豬圈中,更可以很直觀地看到豬圈的上面,有一間供人方便的小屋。豬圈和廁所合而為一,構建成人們重要的積肥場所。在一些相對落后的農村,至今還留存著豬圈與廁所共存的現象。   史料中,關于廁所的記載也有不少。   《左傳》中曾有記述,公元前的581年,晉景公剛要用午飯,突然肚子發脹,便徑去茅房,結果掉到糞坑溺死了(將食,張,如廁,陷而卒)。由此可見,春秋時期,諸侯國國君專用廁所也是相當簡陋。至秦漢,廁所開始分蹲坐兩式,也有了隔斷以區分男女。此后的兩千年,廁所形態就基本沒有突破性改良。   至唐宋,大城市公廁開始有了專業化的行業管理。清嘉慶年間,城市公廁實行收費制度,但數量極少,以至有“京師無廁”之說。晚清作家夏仁虎在《舊京瑣記》中寫到,行人便溺多在路途,雖有嚴吏懲治,但頹風不可挽,有官員也在道上便溺。   直到清末民初,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觀,各大城市街道遍修廁所,不準隨地便溺,這個時候開始出現糞車,以搖鈴為號,專收糞便,再販至農村用于糧田施肥。糞車從此一直延續到了改革開放之初。   上世紀80年代的許多電影里都有上海清晨的街頭,拉糞工拉著車沿街收糞的畫面,這也成了那個年代大上海最具標志性的形象之一。       封建時代,農耕文明實行糧本位制度,糧食越多越能養育更多的人口,維持更大規模的軍隊,任何一個朝代的強國,必定是糧食生產大國,而糧食的肥料則主要來自于人畜糞便。   糞便是珍貴的,所以廁所就在無形之中與糞坑、坢缸、坢桶、馬桶們聯系在一起,成為農耕文明的重頭戲,即使化學肥料大量出現以后,中國的農民還是十分吝惜糞便。   然而,隨著城市改造升級和新農村建設,以及糞便處理技術的不斷進步,無論城里人還是鄉下農人都已經逐漸淡化了幾千年與之相依為命又不可或缺的廁所情緣。   在不久的將來,傳統廁所勢必然只會存留在老一輩的記憶里,并成為新一代的奇聞,這也是一種社會進步吧。 +10我喜歡

吳利強,陜西陳倉人,曾用筆名青葉、望云   兩個看車人         “喂!您在哪里?我要取車。” “等一下,我在外邊,一時走不開……我讓別人給你開門。”電話掛了,我蹲在車庫外焦急地等著。 大約十分鐘后,有個趿拉著拖鞋的中年漢子走了過來,他問:“是你要取車嗎?”我說:“是的。”我順便又問了一句:“他是不是在棋牌室里?” “嗯,正在麻將桌上。你取了車后,把門掛上。”我嗯了一聲,他就走了。看來都是忙人,我嘆了一口氣。 這次還算快,沒等多久,如果運氣不好,他會早晚各開放一個小時,這兩個小時之外,一概不予開門,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與他無關。這就是小區里的第一個看車人。 我剛打開車庫門,一只老黑貓“喵嗚”一聲從我腳邊躥了出去。接著,一股尿騷味撲面而來。我連忙用手掩住鼻子,盡可能憋住不吸氣。我一面屏住呼吸,一面看著腳下揀干凈的地面落腳。自從車庫歸他管理之后,半年多了,我從來沒見他打掃過一次衛生,如果說車庫內還有一點比較干凈的地面,那也是逢大風天氣吹走了臟東西。車庫里那些枯枝爛葉、廢紙廢塑料、貓屎,還有貓吃剩下的碎骨頭一時被風卷到了車庫的角落里,使得地面稍微有些干凈的地方。 這是個摩托車、自行車的停車庫。坐落在小區的后院,長方形的地面,寬約6米,長約20米,北起一座六層的樓房,南至二米高的圍墻,車庫頂部是約3米高的鐵皮雨棚,由于車庫與圍墻有空隙,所以風雨天氣車庫內常常會注入大風,卷入塵土。如果不是出于安全考慮,沒有人會每月花30元錢把車存入此處。近一年了,我記得這里曾經被打掃過一次。那天我去存車,一走進去便感覺空氣清新,地面干凈,而且還灑了水,濕漉漉的。我欣喜之余隨口問那個瘦瘦高高的中年看車人:“今天車庫這么干凈!你打掃的?”他略微一笑:“哼,我哪有時間干這個,是社區的工作人員打掃的。”我很驚訝,但為了緩和當時的尷尬氣氛,我又笑呵呵地說:“你真有面子,連社區工作人員都替你打掃衛生來了!” 一年來,原本可以存放七八十輛摩托車的車庫,每月存放的車子卻越來越少,后來少到了二三十輛。這個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時常“鐵將軍”把門的車庫幾乎形同虛設:要么你干著急取不出車子,要么你想存車卻左等右等等不來看車人。那年年底,車庫外終于貼出了一張告示,讓所有存車戶盡快繳納存車費,年后將另有人接管車庫。 第二年,果真換了一個看車人。他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年人,從搬進車庫的第一天,他們老兩口就將車庫內打掃得干干凈凈,整理得井井有條,就連車庫內的那個小屋也布置得如同新房一般:墻壁被粉刷了,里面的桌椅擺放有序,床上鋪上了新床單,被子也折放得有棱有角,床的上方還掛上了墻圍子。看來,他們老兩口要把這里當家一樣照看了。再看,車庫外的墻壁上書寫著幾個正楷的大紅字:全天24小時值班,歡迎存放摩托車、電動車和自行車! 到了春季,老兩口從花市上買來了一盆盆花草,這些形形色色的花草一下子讓車庫內充滿了春的氣息,讓人倍感溫馨怡人。后來,他們又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在車庫的四面墻壁上掛了幾條干凈柔軟的抹布,以備騎車的人方便使用;把久存不騎的摩托車移到車庫最里邊,并給它們披上了防塵布;如果誰的摩托車的車胎癟了,他就及時提醒,并主動拿出自家的打氣筒讓人免費使用。有一次,我的摩托車后備箱上的一顆螺絲掉了,連我都沒在意,他卻關切地提醒我趕快安裝上。 車庫內的環境好了,管理員的服務也熱情了,曾經不想再到這里存車的人把車重新推回來了,原來沒有存過車的人也在這里存起了車。不久,車庫內的存車便停放得滿滿的了,并且井然有序。 +10我喜歡

王念夫   劉勝利呆在樓上已經20天了,過年時存下來的食物蔬菜都已經寥寥無幾,再不出去購買真要饑荒了。 劉勝利下得樓來,心想,在手機微信上朋友圈里光看到小區保安把門兒把得非常嚴,執行上邊的精神非常堅決。難怪呀!誰讓現在是非常時期呢!他也為小區保安的負責精神點過贊。尤其是保安老馬, 雖然年欲七旬,那站崗把門的姿勢和態度實在讓人敬佩。點頭鞠躬,微笑服務,和諧可親。“您慢走!我送您去吧?”這是老馬值班時的口頭禪。劉勝利也不例外,每次出進小區都和老馬照面打招呼,儼然老熟人一般。 劉勝利想著走著,快到小區門口時,傳來一陣噪雜聲。從每張被口罩捂著的嘴里傳來高低的聲音,幾個人正和保安倫理。聽話音是有的人保安不讓出去,有的人不讓進門來,他們正在和保安爭論。劉勝利仔細看看這個保安是新來的,他不認識。心想壞了,我也出不去了,如果是老馬在多好。食物還是要買的,菜還是要買的。劉勝利還是硬著頭皮來到了小區的出入口。他剛把門卡拿出來,真巧,老馬從小屋里慌慌張張的出來了。 “您好!馬師傅,我要到外邊兒買點兒菜,沒有吃的啦。”非常時期,劉勝利向老馬說明了出去的原因。 老馬突然像變了一個人,指了指自己胳膊上帶的紅袖章,蹦著臉,沒有吱聲。 “我要出去買點吃的。” “通行證!” “沒見誰發呀!” “都放到你們家門的報箱里了。” “沒有出門,也沒有誰通知,也沒打開過報箱呀!” “這個我不管,那是你們自己的事兒。” “我就出去買點菜。” “我們這里給你們準備的有。” 劉勝利隔著窗口向屋里看了看,小屋里確實堆著大包小包的蔬菜,看樣子品種還不少嘞。劉勝利剛想感激表揚還是保安想的周到,一個大媽在劉勝利耳邊小聲說:“別要他們的,貴的離譜!”聲音雖然小還是被老馬聽到了。 平時和藹可親的老馬,突然變得雙目圓瞪,面部獰猙,大吼道:“貴……?非常時期,有吃的就不錯了。不管咋說,我們今天按規矩辦,里邊的人不能出去,出去的人不能進來,這是上邊的精神,找誰都沒用。” 劉勝利沒轍了,突然他看見在醫院上班當護士的臨居小娟,在小區外邊的角落里哭泣,手里還提著上班時用的洗漱用具和給剛滿月的孩子買的奶粉。劉勝利像明白了一切,他向老馬說:“馬師傅,讓小娟進來吧?她在醫院上班,她家里還有剛滿月的孩子呢!” 老馬把眼一瞪,“在醫院上班更不能進來,把新冠狀病毒帶回來咋辦?你們不怕傳染病毒得病,我們還怕中病毒呢!”     劉勝利忍了忍,耐心地說:“在非常時期,設關卡登記,不讓聚會,不讓亂跑,小區不讓隨便出入都是對的,但你們要靈活掌握上級精神,可不能一刀切,更不能……”     劉勝利正說著,突然從旁邊串過來一個戴紅袖章的人,揮拳向劉勝利打去。 眼快的劉勝利躲過了飛來的拳頭, 這下子劉勝利真怒了,他向門里和門外的人喊道:“他們中病毒了,不是新冠狀病毒,他們中了一種新‘新病毒’!” 啊……!人們一下子愕然了。 +10我喜歡

水澤被萬物卻不爭名利,可謂是“上善若水”;大道理極其簡單,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可謂是“大道至簡”。   細細想來:人類產生了六百萬年左右,在這么多年的生生不息的演變與演化的過程中,無數的蕓蕓人人又有多少位可以留下“印記或印跡”?書寫人類發展的文明史也主要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精英者,更多的人扮演的是平凡的產生者和平凡的逝去者,某種意義上講:來也匆匆,去也無聲。   審視當下的喧囂塵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競爭”場面,達爾文創立的自然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在當下的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表現更為突出的適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同時,也可以說也是一種“退步”,辯證的看問題是需要智慧的,凡事都有兩面性,任何法則或者法規都有其特定的適應范圍,離開了相應的適應范圍可以說就是謬誤或者悲哀!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應該成為我們所有智者的永恒人生追求目標。人生的三重境界:看遠,看透,看淡。每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時期應該有著符合其階段特征的人生認識境界,不然的話,人生就會迷茫,就會走彎路,就會出問題。   “修身養性,恬然自得”應該成為我們普通一員的重要人生信條。過多的奢求物質或者精神的享受,其實是一種痛苦的歷程,他會把人帶入“欲望的泥潭”,讓人欲罷不能,離幸福越來越遙遠了!   “上善若水,大道至簡”應該成為我們所有睿智者的精神家園的“伊甸園”,徜徉于這個感念蒼生、順應自然的“伊甸園”——一定是幸福快樂的!(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10我喜歡


陳寧麟的每日頭條72214邱佳宏的網路評價好物蔣思穎的評價心得
李原昆的開箱嚴選推薦 陳辰治的開箱推薦文程俊偉周年慶優惠 陳志祥的優質必買清單陳秀娟的優質推薦評比 蔡志芷的優質產品推薦41313嘉義飯店圍爐宴 劉逸凡的優質產品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86fhe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